[摘要]为什么一些专家的建议会让老百姓很反感?有时候,专家的建议可能会引起老百姓的反感,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:1 缺乏实际经验:一些专家的建议可能过于理论化,脱离实际情...
为什么一些专家的建议会让老百姓很反感?
有时候,专家的建议可能会引起老百姓的反感,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:
1. 缺乏实际经验:一些专家的建议可能过于理论化,脱离实际情况。老百姓更关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,如果专家的建议无法贴合日常需求,就会引起反感。
2. 信息传递不畅:专家在表达观点时,可能使用过于专业、晦涩的语言,导致老百姓理解困难。如果信息无法被准确、清晰地传达,就会引发误解和反感。
3. 信任缺失:在一些特定情况下,专家的建议可能与老百姓的观点、价值观相悖,导致信任缺失。如果专家无法建立起与老百姓的互信关系,就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可和接受。
4. 社会背景的影响:不同的社会背景、文化传统会对人们的观念、态度产生影响。专家的建议可能与某些文化习俗、观念相冲突,从而引发反感情绪。
要解决这个问题,专家们可以更加关注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和反馈,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信息,积极与老百姓沟通互动,建立信任和共识,以促进专家与老百姓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。
为什么一些专家的建议会让老百姓很反感?
专家,在普通人眼里,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,但是有些所谓的专家说出来的话,提出来的一些建议,老百姓却并不买账,以至于“专家”两个字几乎成了贬义词。
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,下面我们就举几个例子,大家先看看这些专家们这些年都发表了哪些奇葩的“语录”。
1、专家建设,实行“一妻多夫”,解决中国3000万光棍娶妻难的问题。这是复旦大学某教授提出来的;
2、专家建议,让广大农村的剩男们进城,娶城市剩女。这是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某专家提出来的;
3、专家建议,惩罚不生孩子的人,对他们下调养老金,不给保障房。这是厦门大学某教授提出来的;
4、专家建议,取消房贷,让买不起房的人别买,省得压力大。这是某经济学家的建议;
5、农村取消猪圈鸡圈,防止环境污染。这是我国“三农问题”专家说的。
6、专家建议,我国油价应该上涨10倍,这样,普通人就加不起油,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压力。这也是复旦大学的某教授提的建议;
7、农民不要在农村建房,因为农村的房子一文不值,要进城买房。这是上海交大某专家的建议;
8、专家建议,农民榨的油和猪大油不能吃,因为没有经过检验,必须要到超市买桶装油来吃。
9、专家建议,农民不要用收割机收麦子,会污染环境。又说 : “农民出大力、流大汗是一种愚蠢和懒惰的行为,一点不值得尊重!老实巴交辛苦干活的农民是最懒惰的。农民跟我们吃到的粮食关系并不大,甚至几乎没有什么贡献,因为农民不会发明东西,也不会开放新世界。”这是中国某经济学家说的话。
10、某经济学家说,谁家没有个50万呢?中国人没那么穷。咱们中国的股票投资者有几个没有50万?他还说,中国人平均家庭资产300万,现在,谁家没有50万现金呢?
就举例这么多吧,上面这些专家们的建议和说的话,大家看了感觉如何?
专家们说的话,本来应该经得起历史检验,符合人民大众大众的实际需求,做到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但是很多的专家,却站在高高的云端,用俯视苍穹的态度来看待老百姓。
由于大众对专家的信赖,他们的一些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,而恰恰是一部分专家的不合理建议,不符合实情的话,让老百姓有了反感,从而让“专家”这一群体背上了污名。本来是一个大家非常尊重的词汇,渐渐地变成了讽刺的贬义词,以至于很多文章都以“砖家”一词出现。
我们一般老百姓没有那么高的学历,特别是对一些专业领域也没有那么深的研究,但是,百姓却是生活的实践者。作为老百姓,不想听那些“何不食肉糜”之类脱离实际的空谈。说老百姓的事情,就要真正从老百姓的实际情况出发,多说一些能够解决百姓实际问题的建议,而不是飘在空中,说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话。